近幾年,機器換人被炒作的有聲有色,不少流水線工人望而生畏,機器人真的可以完全替代人力嗎?此次疫情也許讓人們有了一些清晰的認識。
富士康是中國臺灣鴻海精密集團的高新科技企業,現擁有120余萬員工及全球較好客戶群,也是全球知名的代工廠。早在2011年就豪情萬丈的提出了百萬機器人計劃,表示到2014年,富士康要裝配100萬臺機械手臂,在五到十年內完成首批自動化的工廠。結果如何呢?
目前富士康的機器人生產精度為0.05毫米,而蘋果手機對生產精度的要求是0.02毫米。精度問題是機器換人面臨的大問題。對于手機制造來說,手機精密的制造,核心組裝部分即便一個螺絲扣稍有差池,可能就是嚴重的品控事故,這反而帶來了更大的維護成本。精度不夠使得機器換人后,質量并不盡如人意。
手機精密的制造,核心組裝部分即便一個螺絲扣稍有差池,可能就是嚴重的品控事故。如果機器人生產出來的手機出現故障與安全問題,那對手機品牌將是重創。
由此可知,機器換人計劃在標準化產品的生產中是可行的,所謂標準化產品即它的產品樣式、規格與生產程序大致固定,比如說當下急缺的口罩等防護用品就是標準化產品,又或者說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它的樣式與大小可以十幾年不變,用戶對這類產品的創新要求低,對品質要求高。因此,這類產品只要通過嚴謹的流水線設定,依賴機械臂進行簡單的流水線操作既可以代替人工。
但是機器換人計劃在用戶對產品創新要求高、品質要求同樣高的行業并不適用。智能手機行業就是如此。用戶對智能手機這類產品,一方面是寄予了一定的產品創新預期,一方面對產品的品質要求頗高。那么這意味著它涉及的工序與產品制造流程特別復雜,對精細化操作要求高,簡單的機械臂操作可能無法達到用戶對產品不斷創新的需求預期。
曾有富士康上的管理層表示,iphone上組裝的螺絲,機器人很難保持這么高的精度,只要沒對準,iphone和機器人都將報廢。這反而帶來了更大的維護成本。
因此,這次疫情可以讓富士康反思,在機器人還無法完成人類的大多數工作時,它的機器換人戰略是否真的能解決它的成本困局。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富士康機器人換人的速度與技術人才數量、質量的儲備依然難成正比,這也是它當前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的困境,也是整個制造業在轉型過程中的困境。這或許值得富士康好好反思,也值得機器人行業反思。
綜上所述,機器人的精度、維護成本、創新能力都是眼下機器人領域要面對的難題。在接線端子領域,機器人可以進行倉庫運輸,也可以進行零部件組裝,但速度也亟須提升。機器人換人任道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