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端子排企業開始加速推動智能化轉型。然而,很多制造企業還停留在單機自動化階段,企業的基礎數據還沒有理順,就大談轉型升級,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注定難以取得實效的。
傳統接線端子制造企業在轉型升級中面臨諸多挑戰:
1.部門間無法有效協同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具備一定規模后,就會發現個體效率高不一定等于組織效率高,具體到企業的表現就是:在車間里面員工都很忙,但是,急出貨做不出來,不緊急的貨卻在倉庫堆積成山。同時,各部門之間缺乏統一協調,各自為政,存在相互指責、相互推諉的情況,給企業整體效益帶來損失。
2.生產狀態不穩定
中國制造業大部分都是由中小企業構成,中小企業通常是給大型企業配套的供應商。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處在產業鏈的中低端。不穩定因素如下:
訂單不穩定。中小企業不像在產業鏈高端的大型企業可以根據銷售預測、市場分析來進行相對準確的定量生產,插單、改單、加單、消單現象非常普遍,在訂單的預測方面處于被動狀態;供應鏈不穩定。因為訂單和成本的關系,很多企業的整個供應鏈是不穩定的,很多企業的供應商都是小作坊式的,有些供應商可能就是“夫妻店”、“兄弟廠”。企業要實現整個供應鏈效益的最大化,困難重重。生產過程不穩定。很多傳統企業,因為自動化程度不高、工藝路線長等原因,經常出現設備、品質、材料、人員的異常情況。整個生產過程的不穩定在傳統企業里面占據著主要位置,也是很多企業最頭痛,最難解決的問題。
3.生產基礎資料大量缺失
很多企業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建立了一些數據,或者也上了erp系統,但是數據的真實性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也不能夠起到真正指導生產的作用。這也是企業推行erp系統為什么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小企業主要缺失以下幾類生產基礎資料:
(1)技術資料的缺失
技術參數的檔案管理缺失、技術資料的不完善等等。例如bom表是一個產品部件構成最基本的資料,但是在很多企業里面,bom表的準確性不高。
(2)工藝資料的缺失
很多中小企業里面工藝資料是缺失的,像對應產品的作業指導書、工藝流程等。很多企業在(3)生產資料的缺失
很多企業里面倉庫帳物卡的準確率非常之低,倉庫是生產產前準備物料的核心,倉庫數據都是缺失的,所以就給生產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點。
4.三啞問題
很多中小企業面臨所謂“三啞問題”,也就是啞崗位、啞設備、啞企業。這里的“三啞”是指那些沒有入網、不能自動匯報、不能透明化管理的崗位、設備與企業,一個“啞”字,生動形象地描述出這些崗位、設備與企業的信息不交互、不共享、不透明的狀況。
傳統企業從制造到“智造”,除了技術和設備要升級和改造,還必須解決企業所面臨的“三啞問題”。生產崗位、設備與企業的信息交互共享,且生產實時監控,從來料到打包入庫,整個生產過程監控和品質管控,還須要求生產系統能即時反饋生產進度和及時采集設備或檢測數據,并且由系統自動判斷是否合格,如有不良則報警提示,防止不良品打包流入市場。
5.人才梯隊建設不完善
很多管理者都是跟著企業發展從員工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技能型的管理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管理培訓,也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意識。同時,車間現場人員的素質也參差不齊,很多先進生產管理理念,例如精益生產、jit無法得到貫徹和實施。
面對傳統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的諸多痛點,要推行智能制造,必須有針對性的進行改善,才能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推行智能制造可以從精益生產、制造協同和整合運營三個方面進行切入。
1.制造協同
制造協同是針對在現有企業運營中存在多個系統,從而造成的信息孤島、自動化孤島,以及信息系統與自動化系統之間的孤島問題。以集成為主要思路,將各個分系統進行融合,并輔以可視化平臺,快速反應生產狀況,從而加強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同生產管理能力。
2.整合運營
整合運營主要是通過對供應鏈進行整合,進而提升整體營運水平,通過搭建面向制造業務的共享平臺,打通并順滑鏈接用戶端需求與系統資源,不斷優化企業服務質量。
3.精益生產
精益生產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不良、多余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生產效率、接線端子排質量以及用戶反饋各方面最優化的一種生產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