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珴蓶|
所謂的文化,即一種組織中的長期形成的行為習慣,或者價值觀,行為準則。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用非常有意思的一段話總結了這一點:“對于文化來說,戰略是早餐,技術是午餐,產品是晚餐。文化會吃掉后面的其他東西?!?/span>
沒有統一的思想和行動,一個企業實際上是無法取得發展的,無法形成合力,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就會使得力量發散,而我們的產業同樣如此,缺乏一種優秀的文化土壤,那么就無法培育產業的良性發展的秩序和整體的進步。
近年來,制造業產業中種種亂象:騙補貼,重視硬件而不重視軟件,缺乏對人才的培養有效機制等等,推進智能制造的發展,我們必須去除不良的文化風氣
1.差不多文化
胡適先生在他那個年代就曾經寫過《差不多先生》一文,這篇文章描述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差不多“文化,而對于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而言,我們走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那么這種差不多思想就是不能有的,記得給我針灸的醫生說何以我們的醫學研究不如歐美,而事實上,我們的人口和醫院負荷讓我們有足夠的病例去比國外有條件進行研究,但由于應付差事的”湊數據“,差不多就行了的實驗過程,使得我們的研究缺乏說服力,也就無法與嚴謹的西方研究者相比。
差不多文化是較為普遍而又難以根治的,在推進智能制造時,如果我們還是這種差不多文化,那么,顯然無法推進順利,在精益環節,我們就無法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生產流程中影響成本,能耗,時間的因素進行有效的建模分析,那么就無法知道如何采集數據……當基礎的“精準”思想沒有的時候后面所有的都是沒有意義的。
2.官僚文化
官僚文化的顯著特點就是“唯上而論”或者好聽的“順從權柄”,而枉顧事實和正確的邏輯,官僚文化還表現在僵硬的流程和變通的關系,這種風格在國有企業較為明顯,不從客戶出發,而從領導意志出發。這種無法按照正確邏輯行事的作風一定會使得企業無法正確的判斷方向和準確的行動,而內部的各種力量不在一個方向也使得團隊整體缺乏力量的凝聚,就像踢球的時候后衛和門將互相指望就可能被對方前鋒抓住機會。
3.山寨文化
如果我們不重視知識產權,我們就無法發展自己的產業,過去,我們總是以低價競爭,但這種日子看來以后很難了,因為國家在這方面越發的嚴格,通過抄襲省略研發驗證的過程,在數字時代,這將變得更難,數字時代其實使得know-how將更多以軟件形式封裝,工藝變得更為復雜,已經到了難以像過去那樣輕易拷貝的階段,不僅機械,控制,工藝,材料均以軟件的形式封裝,包括流程,服務等全部通過更為數字的形式來實現,以前那種幾何測繪就可以抄襲一臺機器和產線的年代也將過去,而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承諾以及愈發重視,法律法規的健全,想通過山寨的想法去獲得成功變得更難。
我們需要技術進步,更需要文化進步
事實上,無論推進智能制造還是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這些熱門的概念以及對應的技術并非是問題的關鍵,而如果我們沒有文化的改變,沒有形成統一合力的行動規則,我們就會在無序中消耗自身的資金,力量,時間,而無法獲得高效的發展。
1.創新文化
重視創新,重視制造中的工藝改善與優化,用工匠精神去雕琢產品,雕琢工藝,雕琢管理運營,才能在不斷的雕琢過程中尋找到新的方法,工具,技術,這個時候你才發現你需要數字化設計,需要智能制造,而不是為了獲取補貼,也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自己走在前面的面子工程,只有這樣的雕琢,才是智能制造的真正原動力,只有這樣的需求產生的技術創新才真正有意義。
2.工程師文化
重視工程師,重視人才的培養,不要“葉公好龍”式的重視人才,把重視人才放在口頭上,而要真正的建立有效的工程師培養體系,產學合作,讓大學能夠更接近產業,讓人才真正的高效培養,才能發揮我們的高品質人才優勢,鼓勵創新,鼓勵批判性思維,注重工程師能力的培養。嚴謹而務實。
文化有很多體現形式,而要真正的推進智能制造就必須有追求真實,說實話,說真話的環境與氛圍,避免假大空的風氣。
文化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一種不可輕視的巨大力量,是一個企業發展的理論基石。端子制造業也不例外,當積極的文化滲透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產業就會進入一種良性循環,從而使制造業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