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線端子等零部件一直選擇進口的,國產的不穩定”,廣東某智能機器人企業負責人說道。智能機器人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及科技的進步,在各大中企業逐漸鋪開,其目的不言而喻:節省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合格率。而各種“進口貨”組裝起來的機器人成本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目前工業機器人在產線上主要接替簡單的重復性勞動,太昂貴的機器人會失去代替的意義,中小型企業也負擔不起。
盡管國產端子市場需求突飛猛進,但國內市場一直被外來品牌壟斷。不可否認,中國本土端子企業起步晚,在產品功能、精度和穩定性等方面還在追趕國際高端水平。早期的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被菲尼克斯、魏德米勒、萬可等品牌占領,國產接線端子在起步階段既沒有技術優勢,也沒有成本優勢。
民族工業發展程度也一定程度代表了國力的發展,制造業自動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中國制造2025,新舊動能轉換等,這些對國產機器人企業的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近年來國內政策大力推動,生產自動化開始廣泛推廣。而生產線改造的國產化,使國產接線端子從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到整機制造等都獲得了大量實踐與探索機會,產業鏈中各領域相繼涌現出一些企業尖兵。
隨著國產接線端子排市場占有量與品質需求的提升,核心零部件產品技術也不斷迭代。其技術成熟度越來越高,價格也更加透明,這為國產端子發展提供了大量機會。沒有進口品牌幾十年的先發優勢與生產考驗,國產端子如何在穩定性、可靠性等品質上突圍?答案是把品質管理做到極致,從核心零部件與原材料的選擇開始,即進入嚴格的檢測系統流程,在裝配環節更有詳盡的管理細則。例如西安中輝信達設有專業的品控實驗室,從螺絲、壓線框到導電件等每一個接線端子零部件都需通過多維度的極限耐受測試方可被采用。而生產環節更是嚴格到每一顆螺釘的扭矩標準,這樣的螺釘有數百個,這是品質的強有力保障。
簡言之,智能機器是零部件取之于本土,將生產成本進行適度壓縮,更有利于在國內的市場進行推廣。當然,本土并不等于質量差,國內制造業各個領域都在積極改進產品質量,完善生產體系,追趕世界先進品牌的產品。所以,選擇國產端子對于智能制造企業起來說具有很大優勢。